cq9电子-宫鲁鸣谈张子宇,现在有点累,不希望她一步跨进强对抗,慢慢来

在近日的一次媒体采访中,中国篮球名宿、前国家队主帅宫鲁鸣谈到了备受瞩目的年轻中锋张子宇,这位17岁就长到226公分的新星,正吸引着全国篮球迷的目光,但宫鲁鸣却给出了冷静而关切的建议:“张子宇现在有点累,另外不希望她一步跨进强对抗,慢慢来。”这番话不仅体现了前辈对后辈的呵护,也引发了关于年轻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深层思考。

张子宇:天赋异禀的篮坛新星

张子宇出生于2007年,父母都是职业篮球运动员,遗传了出色的身体基因,她早在12岁时身高就已达210公分,目前226公分的身高已超过姚明(226公分),成为中国篮球史上最高的女性运动员,这样的身体条件让她在青少年比赛中几乎无人能敌,每场比赛轻松拿下30分20篮板的数据。

2022年,张子宇入选中国U15女篮青年队,在国际赛场首次亮相便震惊对手,她的篮下统治力让人联想到当年的郑海霞,但移动能力和体能储备仍需加强,2023年亚洲青年锦标赛中,张子宇带领中国队夺得冠军,个人获得MVP称号,但比赛中也暴露出体力不足和对抗偏弱的问题。

宫鲁鸣的担忧与建议

作为中国篮球的功勋人物,宫鲁鸣曾带领中国男篮获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八名,创造历史最好成绩,他执教过姚明、王治郅等巨星,深知高大运动员的培养规律和风险。

“现在有点累”——宫鲁鸣注意到张子宇近期表现出的疲劳状态,青少年运动员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,过度训练和比赛压力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甚至影响长期发展,张子宇的身高特殊,骨骼和关节承受的压力远超常人,更需要科学训练和充分恢复。

“不希望她一步跨进强对抗”——宫鲁鸣强调循序渐进的重要性,成年职业联赛的对抗强度与青年比赛完全不同,过早暴露于高强度对抗可能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打击,王治郅、姚明等球员都经历了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,才最终在国际赛场取得成功。

“慢慢来”——这是宫鲁鸣的核心观点,中国篮球历史上不乏“伤仲永”的例子,有些年轻球员因过早承担过多压力而未能达到预期高度,张子宇的成长需要时间,需要系统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比赛安排。

专家解读:为何要“慢慢来”

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授李国强指出:“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需要遵循生长发育规律,对于特高体型的运动员,更需要特别注意骨骼发育和关节保护,过早进行高强度对抗训练,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和关节磨损,缩短运动寿命。”

运动医学专家李博士补充道:“张子宇这样的身高,心血管系统负担也比普通人大,过度疲劳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,必须严格控制训练负荷,加强恢复措施。”

前女篮国手隋菲菲也表示认同:“技术打磨和心理建设需要时间,我看到很多年轻球员因为急于求成而技术粗糙,到高水平比赛中无法发挥,张子宇需要先夯实基础,再逐步提高比赛强度。”

国际经验:高大运动员的培养模式

回顾国际篮球史,成功的高大运动员都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。

宫鲁鸣谈张子宇,现在有点累,不希望她一步跨进强对抗,慢慢来

NBA传奇中锋沙奎尔·奥尼尔在路易斯安那大学打了三年NCAA比赛,21岁才进入NBA,即使如此,早期仍受脚踝伤病困扰,后来通过减重和改变训练方式才延长了职业生涯。

姚明的成长路径更为典型——17岁开始打CBA,但前两个赛季上场时间有限,19岁成为主力,22岁才加盟NBA火箭队,期间经历了系统的力量训练和技术打磨,为NBA生涯打下坚实基础。

德国球星德克·诺维茨基16岁时被发掘,但教练霍尔格并没有立即让他参加高水平比赛,而是先进行了两年的基础技术训练,这才造就了后来独特的投篮技术和灵活性。

这些成功案例都表明:对特殊体型运动员的培养必须放眼长远,切忌急功近利。

张子宇的当前状况与未来规划

据了解,张子宇目前就读于篮球传统名校清华附中,同时在北京首钢青年队训练,她的日常训练已经由专业团队精心设计,包括技术训练、力量训练、灵活性训练和体能训练等多个方面。

教练组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完全同意宫指导的观点,我们为张子宇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,重点放在基础技术打磨和身体素质提高上,不会过早让她参加过多高强度比赛。”

张子宇减少了比赛数量,增加了个人技术训练和体能储备,训练内容特别强调脚步移动、投篮手感和篮下技术,避免过度力量对抗。

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也已关注到这一情况,正在组织专家团队为张子宇量身定制培养方案,包括训练计划、比赛安排、营养搭配和医疗保障等全方位内容。

宫鲁鸣谈张子宇,现在有点累,不希望她一步跨进强对抗,慢慢来

中国篮球的未来与思考

张子宇的出现给中国篮球带来了新的希望,近年来中国女篮成绩斐然,2022年获得世界杯亚军,2023年亚洲杯冠军,如果有张子宇这样的内线支柱加入,未来有望在国际赛场再创佳绩。

但宫鲁鸣的提醒恰逢其时:中国体育需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培养模式,过去有些项目为了短期成绩,让年轻运动员过早专项化训练,导致运动寿命缩短和技术粗糙,这种教训值得篮球界汲取。

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认为:“我们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,尊重运动规律和成长规律,对于特殊人才,更应该有长远规划和耐心等待。”

宫鲁鸣对张子宇的关切,体现了一位篮球前辈的责任感和远见,在中国体育改革的大背景下,这种科学培养、放眼长远的理念正在成为共识。

张子宇的篮球之路才刚刚开始,她的成长需要时间、耐心和科学方法,正如宫鲁鸣所言——“慢慢来”,这是对年轻运动员最好的保护,也是对中国篮球未来最好的投资。

我们期待在科学培养下,张子宇能够健康成长,逐步展现她的篮球天赋,未来在国际赛场上为中国篮球赢得荣誉,也希望她的成长经历能够为中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提供有益借鉴,推动中国体育向更加科学、人性化的方向发展。

标签: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