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中国男篮希望之星杨瀚森是否应该赴美锻炼的话题引发热议,东方体育报记者薛思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对于杨瀚森这样的年轻球员来说,留在国内发展未必是次优选择,现阶段“没必要折腾”,他还指出,国家队级别的留美比赛质量并不一定比国内高水平赛事强,年轻球员在国内同样能够得到充分锻炼。
杨瀚森作为中国男篮新生代内线的杰出代表,自出道以来就备受关注,这位年仅19岁的中锋身高2米16,拥有出色的篮下技术和防守意识,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中国男篮未来的内线核心,2022年U18亚青赛上,他场均能够贡献20.5分、13.0篮板和3.5盖帽的全面数据,帮助中国队获得季军,个人也入选赛事最佳阵容。
凭借在国内赛场的亮眼表现,杨瀚森吸引了多所美国大学的目光,甚至有NBA球探现场观战他的比赛,这也让“是否应该赴美发展”成为球迷和媒体热议的话题。
针对这一热议话题,资深篮球记者薛思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:“我认为杨瀚森现阶段没必要折腾,国内CBA联赛水平近年来稳步提升,已经能够为年轻球员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和竞争环境。”
薛思佳指出,许多中国球员的留洋经历并非一帆风顺。“不是每个球员都适合立即赴美发展,文化差异、语言障碍、比赛风格的适应等问题都会影响年轻球员的成长,周琦在NBA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,即使有天赋,也需要合适的成长环境和时机。”
“杨瀚森现在在国内能够得到稳定的上场时间,有熟悉的教练团队和训练体系,这些对于他的长期发展更为重要。”薛思佳补充道。
薛思佳特别强调了国内比赛的质量问题:“很多人盲目认为国外的比赛一定比国内强,这是一种误解,特别是国家队级别的比赛,质量并不一定比国内高水平赛事强。”
他举例说明:“中国男篮近年来参加的国际大赛,包括世界杯、奥运会落选赛等,对手都是世界强队,比赛强度和水平毋庸置疑,CBA联赛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,外援政策的调整让国内球员承担更多责任,得到了更多锻炼。”
“一些所谓的海外邀请赛、表演赛,其比赛质量和对抗强度可能还不如CBA季后赛甚至是常规赛的强强对话。”薛思佳表示。
近年来,中国篮球在青训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,各俱乐部都建立了自己的青年队,并与地方体育局、学校展开合作,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网络。
薛思佳特别提到了国内培养体系的优势:“国内训练更注重基本功的打磨,教练与球员沟通没有语言和文化障碍,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技战术要求,国内俱乐部对年轻球员的保护和培养更加系统,不会拔苗助长。”
他还以几位成功案例佐证自己的观点:“胡明轩、孙铭徽等球员都是在国内联赛中逐步成长为国家队主力的例子,这说明我们的联赛完全有能力培养出高水平的球员。”
尽管对杨瀚森留美持保留态度,但薛思佳并不完全否定海外历练的价值。“海外经历确实能够开阔球员视野,学习不同的篮球理念,比如姚明、易建联的NBA经历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,也为中国篮球带来了先进的理念。”
但他同时指出,海外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:“除了篮球实力,球员还需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,时机也很重要,最好是等到技术和心理都成熟后再考虑出国。”
薛思佳特别强调:“每个球员的情况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,对于杨瀚森这样正在快速成长期的年轻球员,稳定的环境比陌生的挑战可能更为重要。”
薛思佳认为,中国篮球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路径:“我们既需要鼓励有条件的球员走出去,也要相信我们自己的联赛能够培养出优秀球员,关键是要根据每个球员的特点和发展阶段,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。”
他建议年轻球员应该循序渐进:“先在国内证明自己,成为CBA的顶尖球员,然后再考虑更高水平的联赛,这样基础更扎实,成功率也更高。”
对于杨瀚森是否应该赴美,球迷和专家们意见不一,部分球迷认为,越早接触美国篮球环境,越有利于球员发展;而更多专家则支持薛思佳的观点,认为现阶段留在国内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前国家队主帅李楠曾表示:“年轻球员需要的是稳定的出场时间和系统的训练,这些在国内同样能够得到保证,盲目留洋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。”
篮球评论员杨毅也指出:“中国球员赴美热潮中,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,很多年轻球员因为适应问题反而耽误了发展。”
据了解,杨瀚森本人对于未来持开放态度,但他表示现阶段专注于国内比赛和提高自己。“我现在想的是如何帮助球队赢得比赛,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,至于未来,会听从教练和团队的建议。”
这种踏实的态度得到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赞赏,青岛队主帅刘维伟表示:“瀚森是个很踏实的孩子,不骄不躁,这是他很可贵的品质,我们俱乐部会为他的长远发展制定最合适的计划。”
薛思佳最后总结道:“中国篮球的发展不能盲目跟风,需要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,无论是球员个人发展还是整个篮球体系建设,都需要科学规划、循序渐进。”
他认为,提高国内联赛水平和完善青训体系同样重要:“只有把基础打牢了,中国篮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,球员个人选择应该放在这个大框架下考虑。”
关于杨瀚森的未来,薛思佳表示乐观:“无论他选择哪条道路,只要保持现在的努力和态度,未来都会很光明,我们应该给年轻球员更多的空间和耐心,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。”
中国篮球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,年轻球员的培养是重中之重,杨瀚森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发展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篮球发展道路的思考,或许正如薛思佳所言,没有必要盲目折腾,找到最适合的成长路径才是关键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需要既保持开放心态,学习国际先进经验,也要自信地走好自己的路,相信随着中国篮球整体水平的提升,会涌现出更多像杨瀚森这样的希望之星,他们将在国内外的赛场上共同展示中国篮球的力量。